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們出現腰痛的機會越來越多。除了腰肌勞損、急性腰扭傷等引發腰背痛外,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發中老年人腰痛的又一常見原因。這種腰痛,輕者僅為腰背酸痛,重者則表現為腰直不起來,并伴下肢麻木、酸脹、疼痛等。由于腰椎間盤突出是種退行性病變,因此要想讓這種腰腿痛完全斷根單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。惟有平時注意護理,堅持康復鍛煉,方可緩解癥狀,預防疼痛再度發作。
一、臥床休息
脊柱的退行性變與負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。嚴格而科學的臥床休息,首先就去除了使腰椎病變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,給疾病的恢復創造了必要的條件。
臥床休息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最基本的治療方法,臥床休息可減少神經炎性物質毒素吸收、促進炎癥消退和恢復,也可以防止神經纖維粘連發生。絕對的臥床休息就是讓病人平臥在硬板床上,只允許在床上翻身,而不允許坐起或站立,進食及大小便時也不能站起來。一般臥床休息3~4周即可見效。急性發作期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,還可考慮在臥床休息的同時加用牽引治療,中藥外敷治療,這樣可以得到更的治療效果。
1、臥床休息的腰椎間盤突(膨)出癥患者怎樣下床?
腰椎間盤突(膨)出癥患者在臥床休息期間,也仍有大,小便等情況需要下床,怎樣下床才能避免腰椎過度活動,減少腰部負擔呢?患者仰臥位下床時,先將身體小心地側臥,兩側膝關節取半屈曲位,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,同時用下方的肘關節將半屈的上身支起,以這兩個支點用力,患者會較容易坐起,然后再用手撐于床板,用臂力使身體離床,同時使半屈的髖,膝關節移至床邊,然后再用拐杖等支撐物支持站立。按上述方法起床可使軀干整體移動,從而減少了腰部屈曲,側屈,側轉等動作,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適。如病人難以單獨下床,可在家屬幫助下以同樣方式下床。
2、采取什么樣的睡眠體位比較好?
人的睡眠姿勢大致可分為仰臥,側臥和俯臥三種方式,仰臥時,只要臥具合適,四肢保持自然伸展,脊柱曲度變化不大。側臥一般不必過于講究左側還是右側臥位,因為人在睡眠中為了求得較舒適的體位,總要不斷翻身,一夜約 20-45 次,一般以采取仰臥和側臥位為宜。有條件的患者,仰臥位時應在雙下肢下方墊一軟枕,以便雙髖及雙膝微屈,全身肌肉放松,椎間盤壓力降低,減小椎間盤后突的傾向,同時也降低髖腰肌及坐骨神經的張力,這樣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間盤突(膨)出癥的復發,是腰椎間盤突(膨)出癥患者的最佳體位。
3、應采取什么樣坐姿?
人類的坐姿五花八門,但并不是自已感到舒服的坐姿就是好的坐姿態。正確的坐姿應是上身挺直,收腹,下頜微收,兩下肢并攏。如有可能,最好在雙腳下墊一踏腳或腳凳,使膝關節略高出髖部。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,則應在上述姿勢的基礎上盡量將腰背緊貼并倚靠椅背,這樣腰骶部的肌肉不會太疲勞。久坐之后也應活動一下,松馳下肢肌肉。另外,腰椎間盤突(膨)出癥患者不宜坐低于 20cm 的矮凳,應坐有靠背的椅子,因為這樣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量,使腰背部相對處于松馳狀態,減少腰背勞損的機會。
4、應選擇何種床鋪?
床鋪的種類很多,過軟的床鋪在人體重量壓迫下可形成中間低,四邊高的形態,很容易造成腰背部肌肉張力的增高,日久則導致局部肌肉,韌帶平衡的失調,直接影響腰椎的生理曲線,使椎間盤受力不均。因此,從治療和預防腰椎間盤突(膨)出癥的角度出發,選用木板床較為合適,但應將被褥鋪墊得松軟合適,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維持腰椎的平衡狀態。
二、腰圍的佩帶
腰圍是骨科常用的支具中的一種,其主要作用是制動與保護。
(1)制動作用。當佩戴上腰圍時,對腰椎的活動,尤其是前屈活動會起到限制作用,使腰椎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相對充分的休息,緩解肌肉痙攣,促進血運的恢復,消散致痛物質,使神經根周圍及椎間關節的炎癥反應得以減輕或消失。
(2)保護作用。腰圍能加強腰椎的穩定性,因此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經臥床或牽引后開始下地活動時,佩戴腰圍可加強保護,使腰椎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受到一定限制,鞏固前期治療效果。
腰圍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過程中使用范圍較廣,但其佩戴和使用并不是隨意的,佩戴腰圍一般為4~6周,最長不應超過3個月。選擇腰圍的規格應與患者體型相適應。
三、飲食調養
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由于生病而減少了一定的活動量,所以飲食的攝入量應適當減少,特別是在急性期臥床的病人,除活動減少外,消化功能也明顯降低,胃腸蠕動慢,多吃蔬菜、水果及豆類食品,肉及脂肪較高的食物盡量少吃,因易引起大便干燥,排便用力。
1、避免體重過胖:醫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人的身體結構表明,身體的凈重(除去脂肪的重量)是隨老齡化而減少,而在現實生活中的老年人是胖多瘦少。由于過度肥胖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,所以,應限制飲食,保持體重,避免過胖。
2、控制總熱量:如果對飲食的質和量不能科學的搭配,那么肥胖是不可避免的結果。
3、戒煙: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,吸煙還是慢性腰痛的發病原因之一,而且影響治療效果。
鈣是骨的主要成分,所以要充分攝取。成長期自不必說,成年以后骨也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。另外,鈣還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。鈣含量多的食品有:魚、牛奶、酸奶、芝麻、濃綠蔬菜、海藻類。維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:粗米、精米、大豆、花生米、芝麻、濃綠蔬菜。
蛋白質是形成肌肉、韌帶、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。蛋白質含量多的食品有:豬肉、雞肉、牛肉、肝臟、魚類、貝類、干酪、雞蛋、大豆、大豆制品。
維生素E有擴張血管、促進血流、消除肌肉緊張的作用,用于緩解疼痛。維生素E含量多的食品:鱔魚、大豆、花生米、芝麻、杏仁、粗米、植物油。
椎間盤的纖維環是由結締組織形成的,旨締組織的形成離不開維生素C要形成結實強健的纖維環,維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。維生素C含量多的食品:紅薯、馬鈴薯、油菜花、青椒、青白蘿卜葉、油菜、菜花、卷心菜、芹菜、草莓、甜柿子、檸檬、橘子。
四、堅持自我鍛煉
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后,可以使病情緩解或痊愈。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,為減少復發,要有正確的姿勢,注意保護,避免加速腰椎間盤蛻變和在腰椎間盤蛻變基礎上的損傷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以自我鍛煉,使腰背部肌力增強,一可增加腰椎活動度,二可增加脊柱的穩定性,避免該病的復發。
1、飛燕式鍛煉:俯臥于床,先后做雙下肢交替抬舉、雙下肢同時抬舉、上半身后伸抬起、身體兩端同時抬離于床等動作,上述動作各十余次,每日堅持30分鐘鍛煉。
2、團身運動:仰臥于床,先后做屈髖、屈膝、仰臥起坐或仰臥起坐接雙手抱膝貼胸等動作各十余次。此運動可與飛燕式隔日交替進行。
3、反復搓腰:將雙手分別放于同側腰大肌處,由上向下,再自下而上反復搓10~15次,以雙側腰部發熱為度。
4、爬行訓練:四肢呈爬行狀,先后做弓腰、沉腰動作。然后側身左(右)手摸左(右)足,揚手轉身等動作,最后將雙手著地,作爬行動作,每天堅持30分鐘。
5、退走鍛煉:在走廊或空曠處倒退走,每次30分鐘左右。這種鍛煉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狀態,恢復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關節滑動,可幫助解除小關節粘連。
五:腰椎間盤突出保健操
節:俯臥位,平臥在硬板床上,做好預備動作。
第二節:俯臥位,用雙肘關節撐起堅持3分鐘,然后復原修整1分鐘,重復 6--8次。
第三節:俯臥位,用雙手撐起,肘關節伸直,堅持3分鐘后復原1分鐘,重復6—8次。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,吸一口氣,然后吐氣,吐盡為止。此時會感覺腰部下沉,使腰椎盡量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生理曲度。
第四節: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,再加一條安全帶或強力皮帶,牢牢束住腰部。俯臥位,用雙手撐起,堅持3分鐘后復原,反復6—8次。
第五節:俯臥,腹下放一個枕頭,雙手扣緊于背后,將雙腿、頭部和肩膀盡量提起,堅持一秒鐘后,然后放下松弛,重復6~8次。
第六節:放松動作。做完上述練習后,做一下屈曲膝關節的動作。
以正確坐姿休息片刻,即坐在硬椅子上,臀部緊靠椅背根部,若有條件最好是在椅背中央放置一個圓柱形靠背,肩胛骨盡量緊靠椅背,雙腿自然放松。
第七節:站立伸展。直立,雙腳微微分開,手放腰背部,四指并攏。手指向后,以雙手作支柱,盡量將腰以上身軀向后彎,雙膝要保持挺直。維持一兩秒鐘,然后回到開始位置。每次重復練習時,盡量嘗試將上半身彎得比前一次更后、更彎,以達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。
六、注意事項
1、避免跳或劇烈跑;
2、避免快速下蹲或站起;
3、不要連續坐或站太久,最好不要超過三十分鐘變化一下身體姿勢;
4、避免抬或舉重物,若非做不可,則將膝關節稍彎曲,平衡用力,把物件盡量靠近身體重心。
推薦閱讀: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
腰間盤突出怎么治療,鐵腰板治療儀治療腰突不需任何手術,全程非侵入治療更安全,鐵腰板不僅適用于腰間盤突出的治療,還可以緩解肩頸疼痛等身體不適癥狀,鐵腰板治療儀在國內已經廣受認可,且能有效治療腰椎、腰突等骨類病癥。是腰椎間盤突出家庭健康常備的必備。